南宋先行的朱由嵩弘光帝的沉浮史
朱由嵩,弘光帝,1644至1645年在位期间,其政权的兴衰与南宋与北宋哪个朝代更早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在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的五月初三,他被凤阳总督马士英联同江北四镇迎立至南京,监国于那座曾经繁华的古都。五月十五日,便正式登基称帝,以“弘光”为年号。
朱由崧是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他最初封德昌王,再晋升为世子。崇祯十六年,他嗣封福王。随着农民军的扫荡席卷北方,朱由崧不得不逃往淮上地区。在此背景下,当时南京剩余的一些明朝势力商议拥戴一位君主以稳定这座城市,然后才决定挥师北上。在拥立过程中,有一次出现了对潞王和福王之间的争夺,最终还是马士英等人恃强凌弱,将史可法等人逼迫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等人认为自己有功于拥戴,因此他们控制了朝政,并起用了一批阉党余孽,这些官员贪赃枉法,与东林余党高弘图等人的矛盾日益激化。
清顺治二年的三月份,一场动乱爆发:宁南侯左良玉声称奉太子的密诏,要入城诛杀奸臣马士英,以此来清除异己,从武昌开始,最终进逼到了南京。当时清军迅速向南推进,他们连续攻克徐州、渡过淮河直到扬州城下。而后,他们又渡过长江并攻占镇江。这时候,弘光帝只好逃离芜湖,而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人献出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最终被捕,被押解至北京处死。不久之后,即1645年的夏天,由于失去了关键据点和支持者,加上内部腐败和外部压力,全盛期仅持续数月而已,不幸地告别了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