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那么多专家吹宋朝的沈炼
沈炼(1506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明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史》有传。他在政治生涯中,以清廉爱民著称,曾任溧阳、荏平、清丰县令。
嘉靖十七年(1538年),沈炼考中进士后,不久便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蒙古瓦剌军入侵京城。当时文武百官都沉默不语,只有国子监司业赵贞吉和沈炼提出了反击敌人的建议。尽管遭到了吏部尚书夏邦贤的斥责,但他们的主战意见最终被采纳,并成功挽救了危机。
然而,在北方边患不断且朝政腐败的情况下,沈炼仍然坚持揭露严嵩父子的罪行。但他的举动引起了皇帝的误解,最终导致他被廷杖并贬职。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一系列壮怀激烈的诗篇,其中包括《塞上感怀》。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杨顺在宣大总督一职上继续其非法行为,最终与蒙古族鞑靼部落交战丢失多座城池。此时,沈炼再次以诗谴责杨顺,但却遭到了杨顺与御史路楷联合陷害身亡。直到后来给事中吴时来的揭发才使得真相大白,并对杨顺进行惩罚。而对于沈炼本人,则于隆庆元年(1567年)获得平反昭雪,并追赠为光禄少卿,其忠愍之名也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