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之子梁潜隐逸无为也
梁潜,字用之,泰和人也。洪武年间,因其治绩,被举为乡贤,并历任四会、阳江、阳春等县的知县。他在官途上,一直致力于书写和整理历史资料,最终被召入宫中帮助修撰《太祖实录》。不久,他又被擢升为翰林修撰,并负责总裁《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在官位上升至翰林侍读兼右春坊右赞善时,他的才华与学识已经名声远扬。
然而,在成祖十五年的某个日子里,一场意外发生了。当时,太子因私下宥免了一些罪犯而引起皇帝的怀疑,这一事件最终牵连到了梁潜。他被诬陷参与此事,最终遭到逮捕并遇害。这段悲剧性的经历,不仅损害了他的声誉,也剥夺了他继续为国家服务的机会。
尽管如此,梁潜留给后人的不仅是这段复杂的人生经历,还有他丰富的文学作品。他的文章风格清新隽永,被后世称颂。他的一生,如同一座隐逸之庐,即使遭受挫折,但他的精神依然坚定。至今,他留下的文集《泊庵集》,依旧对研究者们是一个宝贵的资源,让人们能够窥见那个时代文化与思想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