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有声小说群臣内哄疆域失控
明朝鼎盛时期的疆域面积,在永乐年间达到了接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然而到了明朝后期,这份控制力显著衰退,导致了不少领土被侵占。尽管明朝军事力量并未弱化,但为何能被周边小国轻易取利?主要原因便在于朝廷内部的纷争与混乱。
新疆这片土地自唐代起,便失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其长时间处于无休止混战状态。早在明初,大明西部有部分疆土属于新疆,如哈密,它继承了元末剩余西面领土以及哈喇火州地区,但以西地区仍旧动荡不定。
“封疆之狱”对明朝而言,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标志着对新疆部分区域控制的一个分水岭。在嘉靖初年,当土鲁番频繁进攻肃州时,内阁大臣因“大礼议”之争而激发了一场更大的风波,即“封疆之狱”,最终处理了甘肃巡抚陈九畴等四十余人。世宗朱厚熜采纳几位大臣建议,将王琼起用至三边总督一职,而王宪则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与军机决策。此时,那些因“封疆之狱”晋升高位的大臣,对吐鲁番问题缺乏兴趣,一度放弃了恢复哈密的国家政策。
然而哈密对于清晰可见其重要性。当三边总督王越提出:“若是哈密不规复,那苦峪就很难防守了,这样一来,肃州以外的地盘,就全为敌人所有了。”詹事府詹事霍韬也提醒:“保住哈密是为了保住甘肃,而保护甘肃则是为了守住陕西,如果说因为哈密难以防守就放弃此地,那么甘肃难以防守也要放弃甘肃吗? 甘肃放弃之后,也要接着放弃宁夏和临洮? 西北地区,是与敌人接境的地方,一寸土地的弃守可能会导致数丈土地的丧失,所以放弃哈密这件事情,不得不慎重对待。”
许论虽批评过之前议和吐鲁番的事宜,但他深知现实不同于父亲那般容易收复。他认为收复ハミ的问题多端:首先它是一个经常失陷的地方,现在的人民都逃散得所剩无几,要想长久坚持困难;其次,没有一人能像当年那样率军入关。此外,他还列出了四个理由说明不能急于收回:
哈米斯战略位置已非昔日重要;
自从失去后已有两三代遗民,对故乡兴趣淡漠;
哈米斯成为了敌人的筹码,只要我们视若无睹,他们就没有筹码;
关中的许多部落曾是藩属屏障,如今残破,无需恢复它们。
这些理由使得半个世纪以来动荡不安的地带,被忽视,并进入了一段相对平静时期。但即便如此,该地区依然成为咄咄逼人的吐鲁番崛起的一种缓冲作用,同时帮助抵御来自强势部族如瓦剌等威胁。
历史往往让人迷惑,因为虽然吐鲁番持续侵扰,却也偶尔向中国贡品并主导西域诸国向中国贡品的情形一直维持到汉城衰落才有所改变。这表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尽管双方持续敌对,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合作存在。
总结来说,明朝对于西域政策极为保守,不直接管辖区域仅至嘉峪关,其影响力微触及到哈米斯等地,使得这一地区逐渐伊斯兰化,而佛教影响随着时间减少经济交流同样有限,只限于正式交换。而这一切,都可以从之前发生过的一系列事件中找到一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