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时间轴高清图朱大典的时代足迹
朱大典(1581—1646),字延之,号未孩,金华长山村人。明末军事家、爱国志士和殉国烈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章邱知县。天启二年(1622),任兵科给事中,上疏谏阻太监王体乾、魏忠贤等求功荫锦衣世袭之议。五年,出为福建按察副使,抵御“红毛番”侵扰有功,因而被晋升为福建布政司右参政。
崇祯三年(1630),以原官起用。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因抗击叛军的英勇表现而受到提拔,并在多场战役中取得重要胜利,最著名的是他率领3万大军主动出击叛军,大败轻敌的叛军主力。此战不仅是明末所少见之胜利,而且也让朱大典成为了当时最受尊敬的将领之一。
然而,在崇祯八年的流寇攻占凤阳后,他被诏命总督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府。但由于在处理地方事务上存在失误,不断遭到贬官。他最终被革职候审,并于崇祯十六年因“通贼”和“贼去而兵不散”被下旨逮捕治罪。
随着李自成攻占北京并建立了新的明朝统治层级,即安宗时期,朱大典再次得以恢复其官职,并担任兵部左侍郎,但他的政治生涯并未得到持续发展,最终在满清入关后坚守金华城直至死亡,以身殉国,被赠予烈愍谥号。这位曾经挽救过金华的忠臣,其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对抗外来侵略和维护国家独立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