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待明朝只愿卿卿意逍遥揭秘国库亏缺的三大利益集团罪行
明朝的国库频繁出现亏空,拆东墙补西墙,最终算在百姓头上,这些亏空是如何出现的呢?当时的三大利益集团——商人、官员和皇室相互勾结,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加上皇帝不作为,导致情况越来越糟。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经济繁荣尤其显著。然而,尽管如此,它却长期被国库空虚所困扰。嘉靖末年,大明国库存银不足十万两,而每年超支达一百四十多万两。在整个明代,每年的工资发放都常常以实物顶替,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许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个经济繁荣、民富之世,却一直为国库没钱而发愁?
实际上,是这三个利益集团吃垮了大明财政。这三个集团分别是商人和士大夫阶层、海商以及皇室。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巧妙地从国家中获取巨额财富,使得国家税收流失严重。
首先,我们有商人和士大夫阶层,他们通过偷税漏税以及与海商勾结走私贸易,从事非法活动,使得国家税收损失惨重。此外,他们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降低了税率,让原本应该纳入国家收入的大量资金流向个人腰包。
其次,我们还有海商,他们控制着海洋贸易,将大量货物走私出去,不仅没有缴纳任何税款,还获得了巨额暴利。而且,由于他们拥有大量资源和势力,与士大夫阶层联手,对抗政府,使得政府无法有效监管贸易,从而丧失了应有的收入来源。
最后,还有皇室本身,它们对宗室子弟进行养育,这些子弟享有一定的俸禄,并且控制着大量土地,但这些土地免征或减征土地赋稅,因此成为国家负担的一部分。此外,宗室子弟的人口爆炸式增长使得这一负担变得难以承受,更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危机。
由于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大明朝廷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从农民身上下手,不断加征赋税摊派,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并最终推翻了整个王朝。这三大利益集团,在面对即将崩溃的大明帝国时,一毛不拔甚至投敌叛变,只换来了衰败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