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有几个朝代朱大典的荣耀篇章
朱大典(1581—1646),字延之,号未孩,金华长山村人。明末军事家、爱国志士和殉国烈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章邱知县。天启二年(1622),任兵科给事中,上疏谏阻太监王体乾、魏忠贤等求功荫锦衣世袭之议。五年,出为福建按察副使,抵御“红毛番”侵扰有功,因而被晋升为福建布政司右参政。
崇祯三年(1630),以原官起用。在此期间,他多次因抗击叛军取得胜利,被提升至高级职位。他组织了包括辽军骑兵5000人在内的3万大军,与叛军作战,大败敌人,并成功围攻登州,最终杀死贼帅李九成。此战不仅是明末所少见的胜利,也展示了朱大典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国家忠诚。
崇祯八年二月,当流寇攻占凤阳并毁皇陵时,朱大典受命总督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府。他亲自带领千余健卒及马匹驻守凤阳,以抵御外敌。但后来因“坐失州县”、“平贼逾期”等原因多次遭到降职处分。
崇祯十六年,一场东阳县许都聚众叛乱爆发,他们围困金华。大典子万化募集民兵击退了叛乱者,但他却因被指控与叛匪勾结而被捕治罪,其家产充公。这时李自成攻占北京,使得明朝陷入深刻危机,但朱大典仍旧忠于故主,并随着朝廷南迁继续战斗。
最后,在满清势力压迫下,朱大典携全家投身火药库中自焚殉国,而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最终获得正义的认可,他被追封为烈愍。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一段中国历史上英雄主义与忠诚的一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