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阅读推荐唐伯虎科场风云落第背后的画卷秘密
唐伯虎因牵涉科场风波落魄,背后的画卷里隐藏着一段曲折的故事。当年那场考试,以其冷僻而难解的题目,只有两份试卷能恰如其分地应对。程敏政随口一语:“这两份试卷定是唐寅与徐经的。”此言一出,旋即传遍了当时的人们耳畔。两人在京城行走得如此高调,以至于很快便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了平息公众舆论之声,明廷最终决定对徐经和唐伯虎各给予五十大板,并以此作为案件的结案。
据《明史》记载,在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伯虎与徐经同船前往北京参加会试。在那座繁华的城市中,一位名士、一位富家子弟,他们相伴而行,一个带着戏子数人,在京城游荡引人注目,因此自然而然地招来了嫉妒和谣言。三次考试之后,便开始流传着关于徐经行贿主考官程敏政以获取试题的情况。而大学士华昶凭借这些谣言向朝廷告发,最终导致主考官停止了阅卷工作,再由大学士李东阳进行审查。
结果显示尽管徐经确实曾拜访程敏政时送上了些见面礼,而唐伯虎也曾请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并赠予金币,但这些都只是礼貌性的问候,不足为患。但朝廷为了平息社会上越来越激烈的情绪,对二人分别削除仕籍,并将程敏政革职。这起事件最终揭开了真相:二人的考卷从未被录取名单所覆盖,这意味着主考官程敏政并无舞弊行为。
原来,是傅瀚指使华昶伪造证据,将罪责归咎于程敏政,以此达到撤去他的职位,从而自己能补回失去的一席之地。这场坦白冤情,最让人们感到悲哀的是无辜受害者的唐伯虎,他失去了前途;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程序公正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只知权谋、不顾他人的福祉者,如徐经,则成了后世教训的一个警示象征。他过度奢侈生活、招摇过市,最终遭到了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