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合葬的5个女人之谜明仁宗朱高炽背后的秘密
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公元1378-1425年),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仅一年,病逝于钦安殿,终年47岁。葬于献陵(今北京十三陵)。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以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喜爱。他喜好读书,对一生嗜武的明成祖而言,不被欣赏。成祖起兵靖难,将朱高炽留守北京,他以万人之军成功阻挡建文帝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使靖难取得重要胜利。
由于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成祖留他在后方,而皇二子朱高煦走上前台。在靖难中立下大功后,成祖登基,但对立太子的问题犹豫不决。最终因内阁制度和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制约,以及世子无重大的错误,被立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争储未果,最终就藩乐安。
永乐22年7月18日,65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途中病逝,由杨荣等秘密处理,没有发生叛乱政权平稳过渡。继位后的洪熙改年号,为改革提供了机会。他赦免旧臣家属、平反冤狱、选贤任能、减税赈灾、开放山泽等措施,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和生产力发展,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作为思想上的倡导者,他崇尚儒学,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贡献,如规定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公元1425年5月29日,因心脏病突发猝死,被谥为孝昭皇帝,其庙号为仁宗,有人质疑其短暂统治时期,但实际上他掌管朝政多年的时间,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他对明朝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