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明仁宗之谜为什么汉王称朱瞻基短命
朱高炽,明成祖之子,洪熙皇帝(公元1378-1425),在位仅一年便逝世于位。其仁爱与儒雅深得朱元璋喜爱,但体态肥胖、行动不便,对武勇的成祖来说并不受宠。然而,在靖难中,他以万人之军成功阻挡建文帝大将李景隆的50万军队,保卫北京城。这一战役对靖难极为重要,也是他最显赫的功绩。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信许以封王争取他的归顺,但朱高炽看也不看,将书信原封未动交给了成祖,使反间计告失败。
成祖登基后曾犹豫立太子问题,最终因朱高炽仁爱、儒雅以及太祖亲自立为燕世子的合法性,被立为太子。不过,由于朱棣希望有一个英勇如自己的人继承皇位,所以也曾许愿让长子朱瞻基继承皇位。朱瞻基聪慧异常深得成祖喜爱,并被誉为“好圣孙”,最终成祖下定决心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次子朱高煦并未就此屈服,他私养武士图谋不轨,并进谗言使解缙遭贬黜,最终多次试图篡夺兄长的地位。但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三子朱高燧一度密谋杀害成祖,然后矫召即位幸免于难。此后,即使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永乐皇帝病逝,大臣们仍秘不发丧,以防止内乱,从而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洪熙朝初期,面对冤狱和社会矛盾,仁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赦免旧臣家属、平反冤狱、选用贤臣、削减官员等。他还崇尚儒学,与杨士奇等人谈论经史,对科举制度做出了调整,以确保北方人才能够参与进士考试。
尽管在位时间短暂,有人质疑他所能做出的贡献,但实际上由于朝中的政务由他掌管,这段时间足够推行政策,为自己的即位打下良好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不可否认的是明仁宗对明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代仁君之称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