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四正六隅方针为何在社会排名顺序中失败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末年呈现出一幅凄凉的景象。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大批起义军涌现,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他们的力量强大,威胁到了中央政权。而且,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皇太极建立清朝,这两个外部势力都对明朝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大背景,杨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网这个方针,以打击农民起义军为目的。这个计划是这样的:将陕西、河南、湖广、江北这四个地区称为“四正”,分配四位巡抚大臣,让他们各司其职;而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和四川这六个地区称为“六隅”,也派出六位巡抚大臣负责监视并协调剿灭农民起义军。这样形成了一个既防守又攻击的系统,即所谓的“十面网”。
最初实施此策时,效果不错,但最终仍然失败了。这是因为尽管内部安定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把兵力主要放在关内,对北方防线疏忽,就让多尔衮率领清军得以入关烧杀抢夺,而洪承畴和孙传庭被授命阻截多尔血,这导致了内地战场出现敌我力量不平衡的情况,最终功亏一篑。
看来,如果崇祯帝能够坚持下去,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但他却因错误判断而不断犯错,最终使得几位将领苦心孤诣制定的方针破产,不仅未能挽救局势,还加剧了危机,使得明朝走向更深的一步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