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允成明末思想家如同东林八君子中的明灯照亮了复杂的历史时期他的思想如同元朝的顺序年号一往无前逐年推进
顾允成(1554年—1607年),字季时,号泾凡,是明末著名思想家和东林八君子之一。他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清贫家庭,从小聪敏好学。顾允成的父亲顾学曾任乡里亭长,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注重培养儿子的才华。
在他的学习道路上,顾允成与兄长顾宪成一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万历元年(1573年),他得补郡诸生,并在常州知府施观民创办的龙城书院接受更为系统的教育。在那里,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共同探讨儒家经典,形成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在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顾允成也遭遇了许多挑战。在万历十四年的殿试中,他以慷慨激烈的话语直接评议皇帝宠妃、立储之事,这让阅卷官何心泉惊讶不已,但最终还是被录取,只是排在榜末。
随后,由于言辞激烈而被置于末第,再次因为对海瑞的一次事件愤慨抗疏,最终被以妄奏为由夺去冠带遣返归家。万历十六年,他得以起任南康府教授,此后历任保定府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等职。
然而,在万历二十一年,当皇帝下诏“三王并封”,顾允成与张纳陛、岳元声合疏直谏认为绝不可行,最终因忤旨,被贬为光州判官,而没有领旨赴任,请辞归家,不再复出。随后,即使兄长也遭革职还家,他们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将自己的主张传播给社会。
自此以后,一直到万历三十一年的十年时间里,顾允成与兄长共同在故里讲学,他们聚集有识之士形成影响一时的“东林党”。他们修复无锡城内的东林书院,并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会约》,规定每月举行小会一次,每二、三月举行大会一次,以期推动社会改革和文化发展。
最后,在万历三十五年的六月二十一日,顾允成病逝于小辨斋内,享年五十四岁。他留下了《小辨斋偶存》八卷(附《事定录》三卷)等著述,并且受到朝廷追赠为光禄少卿,其思想和行动至今仍受人尊敬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