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台湾风华尽洪承畴书房对联遭篡改讽刺其降清命运
洪承畴书房对联遭篡改,讽刺其降清命运。原来,他为感激崇祯帝的知遇之恩,在书房撰写了“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两句对联。然而,崇祯十四年,他率军大战清军时,却悄然降清,为开国大业服务。在他的书房内,一些人私下在对联上加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此举引起左懋第等人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洪承畴已死于松山,便不应再生。
全祖望《梅花岭记》中记载孙兆奎与洪承畴有旧交,当问及扬州阁部史公是否真死,孙答以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果死,即将斩杀他。此事激怒了洪承畴,他亲自驱出斩之。
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三十七《黄道周金声列传》中提到金声兵败被擒,洪承畴称自己是洪亨九。金声喝曰:“咄,你亨九受先帝厚恩、官至阁部、办卤阵亡、先帝恸哭辍朝御制祝版赐祭九坛予諡荫子,此是我大明忠臣,你是何人敢相冒乎?”
抗清义士夏完淳十七岁被捕,由于他尊敬并钦佩前朝忠烈的英雄人物——松山一战殉国的洪亨九,因此拒绝投降,被处决。而吴伟业则在诗作中反映了他的悲哀和愤慨,如《临江参军》、《琵琶行》、《松山哀》、《圆圆曲》,其中尤以《松山哀》最为著名,该诗抒发了对于忠贞英魂的怀念,以及对于叛徒冒充先烈污辱忠魂的愤慨。
钱泳《履园丛话》的记载则讲述了一位叫沈百五的人如何发现并资助年幼的洪承畴,并最终因献粮有功而封官。但当沈百五因气节而成为清朝阶下囚时,与曾经支持过自己的洪承畴相见恨得无eye。他坚定地表示,“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最后流落民间。在家乡的一个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字,以纪念他的民族气节。
至于妻子莲心,她剃光头发入尼姑庵,以示丈夫变节之愧疚。这段历史让我们思考:面对逆境和外界压力,一些人会选择屈服,而另一些人却能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