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故事120篇中的传说龙生九子为什么每个孩子都长得奇形怪状
它们各自代表着什么含义?
据说明朝弘历年间,孝宗皇帝听了民间“龙生九子”的说法,不明就里让群臣回答。时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李东阳,是位饱学之士,于是多方请教才勉强将九种龙子凑够,这件事记载于李东阳的《怀麓棠集》。当然在杨慎的《升庵集》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但不完全相同,而龙生九子的确切含义和意义仍旧存有争议。
李东阳版本
老大囚牛、老二睚眦、老三嘲风,
老四蒲牢、老五狻猊、老六赑屃,
老七狴犴、老八负屃、老九螭吻。
杨慎版本
杨慎在《升庵外集》卷九十五中提到:
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三曰蒲牢,形似小龙而好叫吼;
四曰狴犴,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如饮食而立鼎盖;六曰爢珡,如水性而立桥柱;
七曰睚眦,如杀性而立刀环;八曰金猊,如狮性喜烟火而立香炉;九 曰椒图,如螺蚌闭合之物,为门铺首。
可以看到两者重复的只有赑屃(或称霸下)、螭吻(或称虎面)、蒲牢、三种特性的同一概念及名称上的混淆与误用。因此,从逻辑角度来看,更为合理的是采用李东阳提供的信息,即:囚牛、高高抬起双眼怒视的人头像,要么是高兴要吃饭的人,要么是愤怒要吃人的人;嘲风,用手指指向空气作恶计谋状; 狻猊,一只眼睛瞪开嘴巴张开嘴边露出獠牙状; 赑屃,可以理解为一种巨大的动物,可以承受巨大的压力; 狴犴是一只猛虎,有力量所以放在监狱门口保卫正义; 负屈是一个带着一个很重东西走路的人,在历史上可能用于刑罚或作为象征权力的存在, 螭吻则是山羊面孔,与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其他生物不同,它被认为能够消除灾难并保护人们免受邪恶力量侵扰。
根据这些解释,每个孩子都具有其独特且富有象征意义的特点,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且充满智慧与美妙想象力的世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