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农具种植智慧的悄然升级
东汉时期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与广泛使用的铁农具和耕牛密切相关。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份的考古发掘中,大量属于这一时期的铁农具被发现。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甘肃、内蒙古、新疆等边远地区也出土了不少铁工具。与西汉相比,铁农具种类有所增加,但主要在器型设计上展现了显著进步。
以铁犁为例,其尺寸多样,从长宽四十多厘米的大型犁到二十多厘米的小型犁,不同规格都有出现。这些建筑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犁锋部角度减小,刃部增宽,并普遍采用了强化结构,这样的工具使得深耕、高效翻土成为可能,同时它们也更坚固耐用。尽管湖北、湖南、浙江和江西四省未曾发现大型铁犁,但其他类型的 铁制农业工具却频繁出现在这些地区。此外,还有一些全新的设计出现,如全金属曲柄锄和专门用于割草的大镰刀——镰。
这款全金属曲柄锄极为实用,它不仅坚固耐用,而且操作起来更加轻松便捷。而镰则是一种用于割草的大型镰刀,长度约达35厘米,可配以一根长木柄,使其能够直立进行砍割工作,大幅提升劳动效率。
牛耕技术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从已知壁画及模型上的描绘可以看出,不仅是中原地区,在如甘肃和内蒙古这样偏远的地方,也开始采用牛来帮助耕作。大部分情况下,是两头牛抬起重担,有时候也会使用单头牛,或甚至马匹参与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