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贸易与经济 > 误国的道德楷模史可法明朝那些事儿完整版MP3

误国的道德楷模史可法明朝那些事儿完整版MP3

在1645年6月,清军攻陷了南京。同年,李自成最终在九宫山身亡。一年内的博弈中,南明与大顺都成为输家,而满清则稳固了自己的江山。在这场纷争中,李万刚认为史可法联手清军消灭李自成的决策,以及他缺乏调控各路将领的能力,都对结果产生了影响。史可法未能完成他的伟业,却享有忠诚和勇敢的美名,这种评价可能是后人过分赞誉。

当时史可法作为督师,在江北地区,他错失了一次为明朝收复失地的大好机会。当李自成和清军正互相扞格之际,这本应是明朝从中获利、重建江山的绝佳时机。然而史可法竟然向朝廷提出上奏,其中写道:“只要敌人能够杀掉贼寇,那就是我们替国复仇。我会利用他们的义名,以顺应自然趋势来处理事务,我先以国家仇恨为重,然后特赦前人的过错。我将借助于敌人的力量来消灭那些不堪的人物,这也是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策略。”

如果敌人抵达河上,我们就可以派遣官员去那里。这时候,如果我拒绝帮助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有图谋我们的意图,而我反而会迎合他们。他请求朝廷下令兵部召集所有廷臣,并决定是否要直接送文武人员去见敌方君主或者先与九个酋长(多尔衮)沟通。他还要求迅速撰写敕书并准备银币,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人员和财政支援,并规定一切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以便确保“虏”不会无缘无故地发动攻击,最终一举平定寇乱。但历史证明,他这种看法不过是一厢情愿。

面对两个敌人——“寇”(李自成)和“虍”(清军),但实际情况是这两个强大的对立双方正进行着激烈角逐。“寇”被迫逃离北京,被赶到了陕西,而清军虽然无法全力以赴,但也被农民起义牵制住了,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弱小的小明朝。常言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南明从中获益甚至光复大好的机会。而新成立且力量薄弱的小明朝根本无法两线作战,更关键的是选择正确方向。但作为南明兵部尚书及首席军事指挥者的史可法,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将注意力放在了北方“寇”的身上,对外族“虍”的威胁却视而不见,即使幻想出一种奇怪的情景——与外族联合抗击内部叛乱,这样的战略判断不可谓非致命错误。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贸易与经济 明代社会经济的...
明朝历史解说中,社会经济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明朝初期,由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废除科举考试中的“童子试”,减轻农民负担,加强中央集权等...
宋朝贸易与经济 明朝台湾的文化...
明朝台湾的文化遗产 在明朝时期,台湾被视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台湾也保留了许多原住民的习俗...
宋朝贸易与经济 完颜宗弼隋朝杨...
隋朝杨坚,历史上被尊为“圣人可汗”,简介今日讲述一位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小编今天要为您讲述的是这位史书中评价极高的风云人物。 中文名:杨坚,别名:普六茹...
宋朝贸易与经济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回望那些辉煌与沉寂的岁月 想象一下,你手中握着一张古老的时空地图,每一个点上都有着一段传奇。从黄河之滨到长城脚下,从故宫深处到西域边陲,这...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