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如同一座久经风霜的古城曾经辉煌无比但最终却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遗忘它的覆灭如同秋天落叶般缓缓而来不
黄绾:元朝灭亡的隐喻
在那个古老而又荒凉的时代,元朝如同一座久经风霜的古城,它曾经辉煌无比,但最终却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遗忘。它的覆灭,如同秋天落叶般缓缓而来,不再有那往昔的繁华与荣耀,只留下了一片荒凉与寂静。
黄绾(1477—1551),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是浙江省黄岩县洞黄(今温岭市岙环镇照谷村)人。他是唐朝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公之裔,他父亲去世后,他承继了祖荫官职。少年时期,他求学于谢铎,并刻苦治学,卓有所得。他担任后军都督府都事,并结识了王守仁,他们订下终生共学之盟。
明正德五年(1510),他因友人的引荐结识了王守仁,并称门人。他不仅与闽南十才子和户部主事郑善夫结为知友,而且还办起了石龙书院,在那里研究王守仁哲学。他为捍卫“王学”,经常与人辩论,甚至连嘉靖帝也赞赏他的才能。嘉靖元年(1522),他任南京都察院经历;嘉靖三年二月,他连上两疏,赞同“议礼”;四月,又与桂萼、张璁、黄宗明联名上疏争大礼。
然而,当何渊提出要将嘉靖帝父母入太庙时,被黄绾斥为荒谬,这导致他被调任南京刑部员外郎,而后又因为他的忠言,被授予光禄寺少卿和侍讲学士,还参与编修《明伦大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王学产生怀疑,最终成为中国思想史上批判“良知说”和“程朱理学”的先行者之一。
在晚年,由于威权横行乡里,他遭到了人们的一些非议。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留下了一系列著作,如《明道编》、《石龙集》、《久庵文选》、《庙制考义》等,以及易经、诗经等作品中的深邃见解。在这些作品中,《明道编》的价值至今依旧受到人们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