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皇帝的婚礼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每一步都有其特殊的仪式感和文化内涵从选择配偶到举行盛宴再到新
在古代,皇帝的婚礼如同一场盛大而庄重的仪式,每一步都充满了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从选择配偶到举行盛宴,再到新人换戴首饰,这些流程环节就像一道道必经之路,而穿着的服装则是这一全套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朝历代皇帝结婚,虽然有着严格的规矩,但并非每次都能遵循朱元璋定下的制度。明朝第六代皇帝朱祁镇与太皇太后张氏决定以工部尚书钱允明长女为皇后,这对礼仪官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只能赞同这一决定,并开始准备各种用品。
纳采、问名时,朱祁镇在乾清宫正殿隆重登场,他的手捧诏书宣布了这一决定,然后由两位天使带领仪仗队和鼓乐队前往钱府进行纳采。随后,天使返回紫禁城,将“节”和“表”交给司礼监太监,以完成任务。
行纳吉、纳征礼时,皇宫中仍需举行相应的仪式,其中包括派天使持节带着礼物和有关文件前往钱尚书家。此外,即便是家丁、奴仆,也会得到封赏,让他们感到荣幸。
亲迎则不同于寻常百姓,由一个有儿有女的大臣代表去迎亲,并由御路上的红毡子引导迎亲队伍前往岳父家接新娘。在清代,大婚礼仪与明代相似,但坤宁宫不再是皇后的寝宫,而是在东暖阁入“洞房”。
册立礼和奉迎礼在清代尤为隆重,在这些日子里,全城上下都要穿上节庆盛服,张灯结彩。在册立日前夕,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从祭告天地宗庙到设置三案,都已按计划进行。当日早晨,太和殿内外气氛热闹非凡,一切按成例进行,没有任何意外发生。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这段神圣结合得以顺利完成,是对过去几年的期待与期盼的一个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