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得功不敢打明朝
黄得功:明末名将与忠魂
在那个充满变局的时代,黄得功以他的勇猛和忠诚,成为了明朝最耀眼的星辰。他出生于开原卫,是个行伍出身的人,他的父亲早逝,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胆识。据说,当他十二岁时,就偷喝了母亲酿造的酒,这件事不仅显示了他的机智,也预示着他未来的英勇。
黄得功的事迹像一部传奇般延续,他参与了多场战斗,每一次都以惊人的勇气和策略赢得胜利。在1638年的一次战役中,他受封太子太师,并被授予禁军总兵衔。在1641年的鲍家岭之战中,与刘良佐联军击败张献忠,将其部将马武、三鹞子王兴国擒斩。面对箭雨、敌骑围攻,他始终不屈,不仅杀伤极多,还成功地拖下敌军骁骑,并且继续战斗至最后。
然而,在后来的岁月里,清兵大举入侵,福王朱由崧逃亡,而黄得功仍旧坚守节操,最终在荻港与清兵殊死斗争,以布裹手臂指挥八总兵抗敌,最终壮烈牺牲。尽管他粗猛无学,但他的忠义却深刻感人,被江南百姓所敬仰至今。
黄得功生前虽有过激情澎湃的一面,却也懂得妥协与委屈,为国家着想。他是那样的英雄——既有豪放之气,又能低头做人;既能挥舞铁鞭扫平仇敌,又能温柔待人关怀百姓。如同古往今来那些为国捐躯的大英雄一样,无论历史如何变迁,都会让人们铭记这位名将留下的光辉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