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的心声安史之乱后为什么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痛苦你们皇帝真的不记得吗
唐代中期的节度使权力极大,藩镇自行任命节度使和将吏,形成“家族化世袭”,这是唐廷最不愿承认的现实,也是权力膨胀的最高形式。安史之乱后,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唐廷面对安史之乱时,无政府状态迫使玄宗在内地设置了多个藩镇,以军事自主权对抗叛军。肃宗继位后继续推进内地的“藩镇化”,以达到“以藩制藩”的目的。此外,还设置了汴滑、郑陈、淄青平卢等镇,以及山南东道、淮南西道等节度使,以阻遏叛军势力。
据统计,肃宗时期在内地增设的藩镇数量达40个,其中关内、河南、山南、江南四道设置的数量最多,为稳定这些地区局势;而淮南、三川两道则较少,因为这些地区在安史之乱期间较为安定。
代宗时期虽然没有增加新藩镇,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规模,并采取了一种姑息政策,即稳定地方形势。德宗统治时期,由于建中削藩战争和奉天之难,河南省区经历了一系列变动,最终增加了25个新的藩镇。
尽管唐朝不断尝试通过设置更多 藩镇来应对各种威胁,但最终这只加速了国家走向分裂与灭亡。在三次重大危机——安史之乱、吐蕃进攻以及奉天之难之后,唐朝只能选择饮鸩止渴,最终导致自身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