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位上的亲情与权力两位皇帝的生死较量
在1328年的元泰定帝去世后,朝廷风云突变。大臣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谋立前朝皇帝武宗的儿子——图帖睦尔为帝。经过一番流血斗争,图帖睦尔接受帝位于大都(北京),是为元文宗,改元天历。当时,上都诸王势力很大,蒙古诸行省不少人根本以大都政权为叛逆,同时还有不少人处于观望中。
为了稳住己方的阵营和人心,元文宗打出“大兄”牌——派臣下迎接这个哥哥孛儿只斤和世瓎回大都“登基”。但热情邀请,加上诸王过份的期望,这些宗王都是多年追随他的人,劝周王回去继位,有所谓辛苦多年也好有回报。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出于稳妥起见,在和林就匆忙即位,他正式成为元明宗,为 元朝第九位皇帝。
此后,不久之后,即天历二年八月,大快事发生了。在这之前,一切看似兄弟间相安无事,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已经埋藏着杀机。最终,在兄弟们相见4天后,“暴崩”身亡。这场戏剧性的变故,让人们不得不思考,无论是在何种背景之下,对权力的渴望,最终还是会让亲情变得微不足道。
历史记载中,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在那个充满政治斗争、权力博弈的时代,没有谁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更没有谁能保证自己能够平静地拥有那座被众目皆视的宝座。而对于那些曾经共享过荣耀、共担过责任的人来说,当他们面对彼此时,那些曾经的情谊似乎只是过去的一段美好的记忆,而今后的道路,只可能是你死我活的一个生死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