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之统一如同东汉献帝那般顺势而为自然而然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犹如一场盛大的春天,其原因多端。
首先,在南北朝时期,两岸经济均有所发展,为统一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济的繁荣又促使实现全国统一,以确保稳定的环境。
其次,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各少数民族逐渐融入汉族之中,而南北方也呈现出大融合。自秦汉以来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都在北朝末年与汉族融为一体。
再者,均田制和府兵制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推行均田制,小农增多,而扩大的府兵因经济稳定和身份地位提高,更是成为强大的人力资源。
当时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攻破北齐后,南北对峙趋向明显倾向于 北方,但他早逝无疾而终,让位于宣帝。但宣帝沉迷酒色,不久即传位给六岁的小儿子,即周静帝,并拥有一五皇后,其中杨丽华便是杨坚长女。在外戚杨坚掌控权力期间,他将重臣排除在外,最终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是为隋朝开创之始。
随后的589年,隋军消灭陈朝,再次实现中国的大統,使得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得到结束。而605年炀帝即位后,又令宇文恺营建东京并迁都洛阳。但是在炀帝治下,由于修建运河等国策导致国力的过度消耗,最终引发民变和贵族叛乱,在618年被废黜。最后由李渊建立唐朝,这标志着隋朝走向了覆灭,只留下38年的短暂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