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建国辉煌岳飞死后江山如画但泪两行
宋太祖简介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身枢密使郭威麾下,他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在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在位期间,他依据宰相赵普的策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致力于统一全国。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载,其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大中祥符元年的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早期经历
出身军人家庭,为涿郡人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他曾游历到处没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阳城寺庙里住下。当老和尚看相说他往北去会有奇遇之后,他就去了并投身到了枢密使郭威帐下参与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声望。
随后的战绩
显德三年春,与柴荣征伐淮南,在涡口打败南唐万余人斩杀何延锡等,将清流关击败捕获皇甫晖与姚凤。此外,还多次亲征平定江南诸州,如扬州、寿州等地,以其勇猛和智谋著称。
显德四年的冬季,与柴荣再次出征濠州与泗州,最终攻克泗州,再以缴获的战舰乘胜进攻楚州最终平定淮南。在此过程中,他还成功挫败了南唐离间计,即赠送三千两白金企图离间他与柴荣之间关系,但他把白金全部交给内府,使计失败。
显德五年的夏天,又一次率师出发,以水陆部署平定莫州瓦桥关,并击退契丹骑兵。当时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因病归京,而他的职务由赵匡胤接替,此举预示着未来的事态发展。
陈桥兵变
当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而来之际,不知情的人士派遣他带领部队抵御,却未能察觉其中虚假,一场不期而来的陈桥兵变爆发。这场革命是在夜宿陈桥驿之前,由亲信散布议论:“我们为了国家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我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们被激起反抗的情绪,他们要求将黄袍披给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并皆拜庭下拥戴他成为新君。而众人的呼喊声几里外都可听到,这是对他的正式拥戴行为。
这时候范质等人才知道自己上当,但是已无可奈何,只得听从命令。当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让王位,则这一切似乎已经不可逆转。
因此,就这样轻松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更改封郑王,同时因为所在地是商丘故以“宋”作为国号,用开封作为首都更改元号为“建隆”。这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段新的历史阶段——那就是建立起来的大量割据势力被逐渐统一起来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也成为了许多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统治者的辉煌舞台之一。
通过这些行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卓越领导才能以及对国家整合力量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以及对内部稳定的追求,对外部威胁的防范,以及对于个人野心的一种超脱之心。这一切都是那个时代独特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性的环境中的英雄形象塑造过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