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们不该像郑哲敏院士那样既干出汗的活又做不折腾的人他如何在追求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的同时保持如此高
在那充满素花环的悲伤晨曦中,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悼念了一位科学巨匠——郑哲敏院士。作为中国现代力学事业的领军人物,他曾是钱伟长、钱学森的学生。他始终铭记并实践着老师的话:“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一生中的几句话改变了许多人。郑哲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你要干出汗的活,不要想不出汗就出活,那种活是没意义的。”他还告诉他们,“你要干,就得比别人干得更好,你要是觉得干不了比别人好,你就别干”。这些话至今仍被他的学生们铭记。
“出汗”、“比别人更好”不仅是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标准。在西安的一次实验中,50岁时,郑哲敏和一些年轻的研究人员一起工作,一天到晚忙碌于实验室里,他们甚至睡觉时也挤在小房间里。尽管如此,郑哲敏始终坚持看书学习,有时候看业务书,如果太累了,就看看《聊斋》,等大家都睡着后再休息。他在那个月里完成了流体弹塑性模型,为科研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在爆炸实验室做实验是一项极其艰苦的事,但 Zheng Qianying 和其他研究人员跟随他一起做,即便是在抬重钢板这样的杂务中,他也不例外。这让他们观察现象、数据,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概念建立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人们称之为“出汗”,确实在与众不同地创造出了新的科学成果。
尹祥础回忆起当年,在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工程力学研究班,他如何受到了郑哲敏和谈庆明教授鼓励,在编写连续介质力学课程的大纲和讲义时,对每一个细节都有深入了解,并得到钱学森先生和郑哲敏先生的认可。当尹祥基础初担任讲师职位时,虽然感到有些紧张,但 郑哲敏的话给予了他勇气:“你别怕,我们做你的后盾。”
李世海博士则记住两次批评,让他明白了严肃对待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一次是在组织青年力学学会期间,因为投身于多个活动而忽略了深入科研,一次是在深圳工作期间因为关注经费而放弃原有的科研计划。这两次教训使李世海更加专注于科学探索,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地震动力学专家。
1988年成立非线性连续介质开放实验室(LNM),作为第一任主任直至2000年,并成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LNM获得优秀评价之后,郑哲敏告诫团队成员们,“前面的路途任重道远,我们仍然要力戒浮躁,不断爬坡”。这成了LNM永恒传承下去的一个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