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唐朝平阳公主所称小太宗其英明作为如同反复回响于历史长河之中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穆宗李恒异母弟。其政绩被后人誉为“小太宗”,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早年,李忱出生于长安大明宫,为宪宗第十三子。母亲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侍妾,因事入宫,后被宪宗临幸而生下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
会昌六年(846年),武宗病危,由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用皇号“大中”。在位期间,李忱勤于政事,不仅喜读《贞观政要》,还整顿吏治、限制皇亲和宦官,并昭雪甘露之变中的冤死百官。
对外关系方面,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对内则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及外戚。此外,他还注重人才选拔,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如牛党的消灭和科举制度的推广,使得朝廷稳定下来,大幅减少赋税,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尽管如此,唐宣宗在晚年的健康状况恶化,最终因食用仙丹中毒,在位十三年的生命在八月结束。他去世后,被追谥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其庙号也被定为了宣宗,并葬于贞陵。
史学家们评价唐宣宗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能够以一种平衡和谨慎的方式来处理国家事务。这一时期也被视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之一。在他的统治下,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