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桐京剧名家喜爱收藏的自然之美
周和桐,一个在京剧艺术领域享有盛名的表演艺术家,他出生于1920年,在北京长大。从小就对京剧充满热爱,开始于私塾时代接触到这门古老的戏曲形式。当时他才九岁,就已经开始学习老生的角色,从陈月山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在十一岁的时候,他考入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那里他又从鲍吉祥老师那里学习了更多关于老生的技巧。随后,他决定转变自己的职业方向,将花脸作为自己的主要表演类型。
1936年,由于他的声音发生了变化,这迫使他再次寻找新的导师,以适应新的声线。他选择了丁永利老师,并且很快完成了学业留校担任助教的职位。在此期间,他还加入了宋德珠领导的颖光社以及王和霖创立的麟鸣社,通过这些团体参与了一系列演出活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和桐继续深化他的专业技能。他拜访郝寿臣老师,并加入马连良剧团(后来更名为北京京剧团),与马连良、谭福英、裘盛戎等其他知名艺人共同上台表演。周和桐以其扎实的基础知识、高超的手法,以及对人物性格刻画细致精湛而闻名。在多部经典作品中扮演角色的他,如《四进士》、《火牛阵》、《赵氏孤儿》、《大红袍》、《串龙珠》,以及《淮河营》、《失街亭》和《空城计》,让观众们赞不绝口。而在现代京剧作品《芦荡火种》(后改编为《沙家浜》的前身)中,他饰演胡传葵一角,为这个角色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得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至于他的音配像方面,最著名的是两部作品:《芦荡火种》及《断臂说书》,它们都展示了周和桐卓越的声音魅力与精湛技艺。总结来说,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戏曲,周和桐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代表着花脸这一行当,也是京剧界的一个重要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