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侑隋朝最后一位皇帝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
杨侑简介: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韦妃。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在隋炀帝亲征高丽时,被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随隋炀帝巡幸晋阳,被拜为太原太守,不久留镇京师。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废黜杨侑,将他降封为酅国公,让他闲居长安。武德二年(619年),杨侑遇害,一说病死,当时仅15岁,被谥号恭皇帝,并被葬于庄陵。
早年的经历:
生于大业元年(605年)
是隋炀帝的孙子
元德太子第三子
母是韦妃
性格特点:
自幼聪明,有着非凡的气度。
在大业三年被封为陈王。
后来改封代王,与食邑一万户。
留守与职位:
在隋炀帝亲征高丽时,他被留守长安。
大业十一年的时候,他跟随父親巡幸晉陽,並成為了太原的總督。
不久後,他就鎮守於長安。
登基與政權變化:
在大業十三年的五月十五日,由於李渊在晉陽起兵進攻長安,在同月十六日,即12月18日時,他遙尊隱退的隋炀帝為太上皇,並將自己扶持為皇帝,但這個稱號只是名義上的,而實際上他只是一個傀儡。他還將他的統治時間命名為「義寧」年代。
歷史評價:
《 隴書 》和《 北史 》都對楊侑給予了正面的評價。他們認為楊侑有聰敏且氣質出眾。但同時也批判說由於他的任期內國泰民安並未能維持下去,因此他的統治並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