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贸易与经济 > 乔志良导演的黄梅戏之旅探寻安徽省的艺术根源在自然中的绚烂展开

乔志良导演的黄梅戏之旅探寻安徽省的艺术根源在自然中的绚烂展开

自我回顾:从南京剧场的童年到黄梅戏的成长

在南京的一家剧场里,我父亲开设了自己的表演艺术之旅,这个环境让我十岁时,在南庙小学学习时就开始跟随孟燮卿老师学习京剧,短短一年后,父亲又请了一位专业教师来我们家教导戏曲。十三岁那年,我放弃了学业,进入厉家班深入学习戏曲,并以艺名乔慧杰正式踏上这条艺术道路。

抗日战争期间,我们作为一支表演团队前往四川和云南进行巡回演出,当我满十八岁、完成兵役后,我加入刘家班继续我的演艺生涯。在战争结束后的重庆,我重新回到故乡,在江苏各地不断探索和完善我的表演技巧。

建国之后,我在芜湖、九江、安庆等地不断为观众带去欢乐。在1952年的暑期,一次特殊的机会让我参加了安徽省的艺人训练班,那里的经历让我成为了一个更有责任感的人,更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队长。

1953年的春天,是我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我被调到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不仅担任导演,还负责培养新人的基本功教育。这个岗位让我对传统文化充满热情,也让我有机会创作并指导多部经典作品,如《天仙配》、《告粮官》、《女驸马》等,其中尤其是《鹊桥》与《织绢》的集体舞蹈是我引以为傲的成就之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不仅执导了更多黄梅戏作品,如《罗帕记》、《荔枝缘》、《碧玉簪》,还参与制作电视连续剧《严凤英》,担任戏曲技术指导。此刻回想起这些经历,每一次舞台上的挑战都让我的内心更加坚定,让我的灵魂更加丰富。我是一个来自南京的小男孩,但是在黄梅戲这条路上,他成长成了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历史和传承文化的人。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贸易与经济 北周隋朝的王九...
王九思(1468~1551)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在弘治九年(1496)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秀才。他在京城内外结识了...
宋朝贸易与经济 文化符号与日常...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表达深层意思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哲理。abcc式的成语尤...
宋朝贸易与经济 古典韵味-云母...
云母屏风烛影深:夜晚的静谧守护者 在古代中国,家中常有屏风作为装饰和隔断空间的工具。其中最为独特的一种是用云母制成的屏风,它不仅美观,而且据说具有驱邪避难...
宋朝贸易与经济 王九思乾隆合葬...
王九思,明代文学家,以字敬夫、号渼陂闻名。出生于陕西鄠县(今户县),弘治九年(1496)中进士,曾任庶吉士、检讨,并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交往,倡导文...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