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桂枝韩再芬黄梅戏选段在社会舞台上的传承与创新
我走进黄梅戏艺术的世界,更多是因为童年时期对这门艺术形式的无限向往。那时候,我常常在乡间小巷里听着周围人的歌唱,耳边回荡着黄梅调的小曲。1970年7月,当黄梅戏正处于低迷时期,我毅然投身县级黄梅戏剧团,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舞台上逐渐成名,被誉为“桐城小花”。我的声线优美、台风自如、表演生动,让当地民众赞叹不已。
尽管有过多次机会被大城市的黄梅戏剧团垂青,但我始终选择留在家乡。这并非出于惰性,而是因为我深知,作为一名演员,将自己的根基扎在这里,对于这个传统艺术形式更有意义。我清楚记得,有一次,我们队伍前往桐城挂镇的一村进行演出,当我们正热情地表演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停电让我们的舞台陷入了黑暗。但就在此刻,观众们点亮了手电筒,为我们提供了继续表演的光明。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于我的期待和支持,那一刻,我无法抑制心中的喜悦和感激,也没有再犹豫就继续完成了那场完整的剧目。
随着年龄增长,即将达到退休年龄的时候,我按照剧团规定,可以申请退休。但我却不能放弃我的爱好——分享与传承。从2005年起,我主动担任新一代演员的指导老师,用自己的经验去教导他们如何完美地诠释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旋律。这是我对自己人生的最好的回答,也是我对这份职业最真挚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