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笔倪文东的山水画中寻找成功路
书法之旅:倪文东的沉著与痛快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海洋中,书法是一艘独特的帆船,它不仅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更是艺术家们心灵深处的一种表达。倪文东,这位陕西黄陵人,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传统书法艺术深刻理解,在这片海洋上航行了三十年。
他的故事,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开始,一直到现在,他用自己的笔触在这个世界留下了无数痕迹。他主编或出版了三十多部专著、教材和工具书,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一篇还荣获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二等奖。他的教学成果,不止一次地被省部级评为优秀。
他曾在北京、西安、太原、新疆、黄帝陵等地展开他的画布,用自己的作品征服了一座座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中山碑林博物馆清华大学,都收藏有他的杰作。
今天,倪文东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也是博士生导师。他还是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中国书协理事、中共教育委员,以及北京人文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和长城书画研究院院长,还担任京师印社社长。在这些职位上,他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宋人严羽有一句名言:“悠游不迫”,“沉著痛快”。诗歌与书法虽不同,但两者都能感受到这种境界。在面对倪文东先生的作品时,我分明感觉到那种沉著痛快的力量。这不是偶然,而是在他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种境界。
从篆隶到小篆,从汉隶再到现代流派,每一种体式都有其独特魅力。而在每一种体式中,他都不求平正工巧,而更注重厚重苍茫与开张劲健的表现力。他的小篆尤其精妙,有秦度量诏版篆石般洒落而又生涩劲健;有秦刻石小篆般古厚而绝非浮滑。这便是他那沉著与痛快之间完美平衡所展现出的高超技艺。
然而,这样的技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后逐渐形成。他并不追求华丽装饰,只强调古朴生涩趣味,让笔画自由舒展,就像捕捉一种独特格调一样大胆放弃那些繁复细腻的地方。这样的取舍,是真正的大胆之举,因为它意味着放弃那些显赫光芒,寻求更加纯粹真挚的情感表达。
他对于形式张力的追求,使得每一个字都充满生命力,用笔润燥相映,结字方圆并举,使章法疏密既可观赏也能深思。一旦让笔画写出纸边线,那些未完成的事物似乎更具吸引力,更富于动感,让人遐想无限。这就是我亲眼见到的那个蓬勃四射,又那么沉着冷静的情况——这是一个真正活泼泼又内敛内敛的人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沉著痛快”的生活态度,它源自于豪迈的心灵,对于过去,对未来都充满期待,与世无争,如同江河自顾其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真正意义上的淡定从容的人生哲学。而这一切,无疑都是由黄土高原造就出来的一个人的品格决定,其结果自然也是如此璀璨夺目的。我仿佛看到了那个人渊博广博的心胸,他们所创造出来的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情诗,他们用他们的手指轻轻抚摸过这块土地,将所有感情悉数融入其中,并将它们转化为形象,以此来记录下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永恒存在的一份热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的风景,但是我们必须要记住,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起这些简单却至关重要的事情来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