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九子夺嫡时皇帝处理政务如同行走于两种语言之间满语与汉语交织成一首曲折的诗篇
由于清朝离我们最近,留下的史料也最多,因此大家在清宫剧中,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下面全部都是跪拜的文武百官。这时太监就会高喊“皇上驾到”,随后皇帝便开始和大臣们谈论军国大事,然而其实据史料记载,在真实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形还是相当少见的。
几乎每个月才会出现这样的一次,据资料揭露,皇帝在处理军国政务的时候,基本上是采取召见的方式,而官员一般要等皇帝吃过饭之后才能汇报政务。那么相信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清朝皇帝处理政务时,是说满语还是汉语呢?毕竟大清王朝是满洲贵族主政,其实这主要是要分情况讨论的。
如果是大型的朝会,那么皇帝基本上都说的是满语。不过在清朝中后期,由于深受汉文化影响,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汉语,但按照严格规定,上早 朝仍然应当说满语。但如果是召见,大臣则没有那么严谨,一般来说,如果是满族大臣,那么皇帝就会用满语沟通;而对待汉臣,也自然如此。而之所以以满语为准,最根本原因是在于保密——绝密文件通常用满文记载,以此来保护信息安全。
很多汉臣也学习了滿語,如张英父子,他们因精通滿語而受到重用。在这种背景下,即使统治阶级鼓励学習漢語,但仍旧要求滿洲貴族精通三種語言(滿、漢、蒙古)。特別自乾隆時期起,更推崇漢語,有些人甚至能流利地使用十幾種不同语言,比如九阿哥胤禟,他不仅精通滿、漢、蒙古,还會俄文和意大利文,並且創造了一種將拉丁字母轉寫為滿文的手法,使其成為國際交流中的常規之一。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貴族逐漸開始學習和使用中文,因為他們需要長期統治中央地區並管理數以百萬計的人口。此後,這就導致了對普通話(官话)的推廣,以及它最終成為官方與日常溝通過程中的主要工具。從此以后,无论光绪或宣统,都采用了中文进行交流。在封建社会中,这种现象不断重演:周边游牧部落灭亡并被吸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再次证明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