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后是大明的时代皇帝的职业教材(图)
在现代的眼光下,皇帝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持续学习才能掌握的职业。然而,这门职业的高难度意味着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成功地行使这份职责,而许多人却因缺乏相关技能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严重背离了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形象。这就引发了关于皇帝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问题。虽然文化基础课程如四书五经等由名家硕儒教授,但实践环节则存在挑战,因为不能让现任皇帝暂时退位来为预备役皇帝提供实际操作经验。
面对这些困境,有些聪明的皇帝想出了创编当今之计——撰写成为皇帝的职业案例,以古代为鉴,学习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明代宗朱祁钰便是这样一位创新者,他编著了一本名为《历代君鉴》的教材。这本书其实是在宣德五年(1430年)由探花、修撰官林文等臣僚提前准备,并在景泰四年(1453年)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代宗显然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比如招标人和验收者。但由于某些可以理解的情感原因,最终署名权也归于他。
有趣的是,这位代宗似乎有点特别。他不仅经历过夺门之变和英宗复辟,而且还曾被封为郕王,即宣宗第二子朱祁镇即位后所赐。他从小没有接受过当皇帝所需的专业培训,但土木堡之变之后,当英宗被俘时,他不得不急速接管政务,并改元景泰一年后再次上台执掌大权。
尽管如此,这位景泰皇帝似乎还是很想将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到最佳水平。他重新整顿朝堂,将忠义之士召回京城。在第四个月他就命令编写了一本叫做《历代君鉴》的速成教材。此书完成后,他对此表现出了满意,从左春坊左谕德兼修撰林文升官至左庶子兼侍讲可见。而就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又要面临英宗复辟带来的悲剧。
编写《历代君鉴》并非易事,它共有五十卷,每卷都包含若干个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及其作为宫廷领导者的故事。这部浩大的作品为了快速完成,只能依赖现有的历史资料进行编辑,如宋仁宗部分主要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每一位历史上的伟人,都会在其行为之前加上“善可为法”,这句话源自司马光著作中的《资治通鉴》,意味着提醒新一代领导者好的榜样可以作为模仿对象,而错误则应避免。此外,还会附上史家的评价,如“史臣赞曰”、“史臣论曰”。
总结来说,《历代君鉴》是一个典型的针对当今及未来的宫廷领导人的案例式教材,它旨在通过学习历史上的典范,为那些渴望掌握这一高风险、高责任性职业的人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