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时有多恐怖朱元璋为何不杀汤和(图)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的君主都曾经历过与功臣之间的纠葛和猜忌。明代的朱元璋更是大杀功臣,当初一同起兵反对元朝统治的老朋友们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只有信国公汤和幸免于难。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呢?
朱元璋的大杀功臣之举,其实是出于对子孙后代江山稳固的心理需求。他担心自己死后,还可能会出现像陈桥兵变这样的危机,因此在生前,便想方设法清除潜在威胁。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说:“父皇您杀大臣太多,恐怕会伤害到君臣间的关系。”朱元璋沉默了一段时间,然后用荆棘来比喻那些将要被除去的人,他解释说:“这些人都是可能威胁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们除掉,是为了造福给你。”
汤和原本也应该列入“要杀之列”,但由于他的机警自律,以及不贪恋权势,他成功地避开了这一命运。他早年与朱元璋一起效力于郭子兴麾下,比朱元璋还早出生入死,但他能够急流勇退,不贪图权势,这让他得以保全自己和家人。
汤和对于朱元璋有拥戴之功。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的地位领导,这份功劳,朱元 Scarlett 一直认账。此外,他也不争夺荣誉,以平常心接受不公待遇,即使降职,也没有发牢骚,而是在几年后通过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最终得到宽恕并升为信国公。
汤和识趣地迎合了皇帝的心思,以此来保护自己。他懂得时机,并及时向皇上表达自己的忠诚,让皇上放心。而当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主动解除军权时,又表现出了他的谨慎。
回家后的汤和低调生活,从不以旧日荣耀自居,更遵守法律,不授人以柄。这种低调且正直的行为,让周围的人以为他只关注享受生活,对国家大事漠然无闻。但实际上,这正是他的策略之一——保持低下的身分,使得别人无法指证其背叛或参与宫廷阴谋。
最终,尽管面对着铁血般的心意想要清洗所有功臣,却仍然有汤和这般奇迹般地活到了晚年,被追封为东瓯王,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之一。这个故事说明,《明史》中的评语“沉敏多智数”并不夸张,而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