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英宗朱祁镇最无耻的黄金白银比价之争金重千两银轻一斤
在我国古代的经济史上,金银比价一直是商业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宋朝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金银比价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明朝建立后,这一比价趋于稳定,一直维持在1:4至1:5之间。然而,随着海外白银大量流入国内,比价开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明末时期的巨大变动,其中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例甚至达到了1:10乃至1:13。
此外,白银的大量涌入对于明朝商业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明朝经济危机。此举见证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贸易关系的复杂性。历史资料显示,从洪武元年到崇祯八年之间,该比率经历了一系列变动:
洪武元年(1368年),一两黄金等值五两白银。
洪武十九年(1386年),一两黄金等值六两白银。
永乐十一年(1413年),一两黄金等值四点八两白silver.
宣德元年(1426年),一兩黃金等值七點五兩銀子.
成化十七年(1481 年),一兩黃金等值七兩銀子.
弘治十五載(1502 年),一兩黃金等價九両銀子.
嘉靖九载(1530 年),再度回到六両銀子的換算比例.
隆慶六載(1572 年),恢復為八両銀子的換算比例.
萬曆四十八載(1620 年)同樣維持於八両銀子的換算比例.
最后,在崇禎八歲 (1635) 的時候,這個比率達到了最頂峰,即每兩黃鉅可兌換十兩之多.
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明史》及《实录》,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而详细地了解古代中国经济与货币政策演变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