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像一位智慧的母亲在明朝灭亡的痛苦教训中成长和发扬光大
张居正,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大臣,他不仅好色,而且对食物有着极高的追求。在他的生活中,食和色这两个字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据说,他在饮食上特别喜欢一种名为“腌肭脐”的海兽,其肉被认为能够壮阳。他甚至有专人定期从远方采集这种海狗肾,并用来烹饪,以满足自己的性欲需求。
当时,官员们为了效仿首辅的大快朵颐,不惜在寒冷的冬日里光头出门,这景象成为了那时京城的一道风景线。张居正之所以能吃得如此尽兴,是因为他身处权力核心,一切都由他所决定。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官员以其品味著称,他们之所以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饮食,是因为他们总是坐在主桌上的客人。这使得他们对于各种美味食品有着极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厨师们的手艺不断提升。
宋代文人罗大经曾记录了一则关于蔡太师府包子厨的人物故事。这个人物虽然自称是包子厨中的缕葱丝者,但实际上并不能制作包子。这说明了蔡太师府下的厨房规模之巨。
清代文人梁章钜也讲述了一则关于年羹尧姬妾的小炒肉故事。年羹尧虽降职,但他的姬妾依旧负责准备小炒肉,每次菜单都提前一天呈报给将军,只要点到小炒肉,她就忙个半天,这显示了她对烹饪事务的细致和专业性。
然而,即便是这些享受丰盛饮食的人,也难逃堕落命运。一位宰相因过度奢侈而饿死,而一个将军被罚去看守城门,却连油条都不敢吃。此种腐败与奢靡无疑已成为官方阶层的一种普遍现象,无可挽回地影响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在中华美食走向世界过程中,对于那些善于享用、欣赏美味、懂得品位的小官僚们又该如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