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犹如一位历史长者以其丰富的隋朝16位代表之一流传至今为世人所仰慕
张居正,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大臣,他不仅好色,而且对饮食有着极高的追求。在他的生活中,食和色这两个元素似乎融为一体。他不仅拥有多位正式姨太太,还有许多姬妾和短期伴侣。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他需要摄入各种能够增强阳力的食品。
据历史记载,为了满足张居正的特殊需求,一种名为“腌肭脐”的海兽被专门捕捉并送往北京。这是一种海狗肾,被认为具有壮阳效果。当张居正喝下这种汤后,他出现了奇热攻心、阳亢无比的情况,即便在严冬,也无法戴帽子。官员们见状,也纷纷效仿,在寒冷的冬天光头出行,这成为了万历年间京城的一道风景线。
张居正作为会吃官,这并不罕见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官员都非常讲究口福。在他们眼里,每次应酬宴席都是展示品味和水平的大舞台,因此,他们嘴巴越来越刁、舌头越来越灵、胃口越来越大,品位也随之提升,使得厨师们不得不精益求精,以满足这些高标准者的要求。
宋代诗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有一则故事说到,有个士夫在京城买了一位妾,她自称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的缕葱丝,但她不能做包子,因为她只负责制作包子的葱丝。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太师府厨房规模有多么庞大!
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归田琐记》中提到,年羹尧曾因贪污受贿而遭贬职,其姬妾散去,只留下一位能小炒肉的小丫鬟。她每次呈交食单时,如果点到了小炒肉,那就要花半日时间准备,而这一切不过几月之内就重复发生。这说明即使是顶级将军,也难以超脱这个规律。
蔡京最终因饿死,而年羹尧被罚到杭州看守城门时,即使想要吃根油条也不可能。这两个人物各自担任过宋朝宰相与清朝将军职务,却因为其骄横跋扈,最终遭遇悲惨命运。而那些掌握权力的人,无论如何,都拥有一双能吃、会吃、敢吃,从未填饱过的心腹手腕。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的过程,或许离不开这班善于享用的大小官僚们的推动。如果要评功摆好的话,这些擅长美食的小吏,不知是否该算作推动美食走向世界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