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何被称作山水画的弃儿从中西绘画艺术差异探究其原因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名叫苏轼的人物,他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中的辉煌与低谷。1057年,苏轼带着他和弟弟一起踏上了科举考试的道路,而那时的主考官是文坛上的巨匠欧阳修,小试官则是诗坛上的高手梅尧臣。当他们看到苏轼清新的风格和豪迈的性格时,被深深震撼,他们预言说:“此人必将独步天下。”欧阳修对他的赞赏,让他的名字迅速传遍了京城。
然而,在他即将大展拳脚之际,接到母亲病故的噩耗。他不得不离开繁华回到家乡守丧。在1061年,他再次回京,并获得了一些职位。但就在他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又遭遇了宰相韩琦的一番话:“你的才能足以担当重任,但要在朝廷上培养你,使得天下的士人敬畏你,这样一来,你被召入朝廷,无疑会得到无人的同意。如果突然重用你,或许会给你带来麻烦。”
后来,苏轼父亲去世,他又守孝三年才返回京城。在1071年,他向皇帝上书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却遭到了反弹,最终请求调职。在地方任职期间,他主张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1079年,即当他43岁时,被调往湖州任知州。然而,上报《湖州谢表》却被误解为不忠,最终导致“乌台诗案”,这场巨大的打击几乎让他的生命受到威胁。
出狱后的苏轼先是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没有实权,但是在那里创作了《赤壁赋》等千古名篇。1084年,他被派往汝州,但途中儿子夭折,再次请求留在常州。1085年,宋哲宗即位后恢复司马光为相,并重新启用被打压多年的苏轼。
但由于揭露党派间互相打压的问题,又一次遭到陷害而被外调。最后,在1091年,被召回杭州治理河道,并且疏通淤泥、修建堤坝,为百姓造福。在1100年的大赦之后,复任朝奉郎,却在回京途中去世,终年65岁。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与挫折,但最终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