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如同翅膀般高举究竟是哪些因素让他们在历史的画卷中占据了如此显赫的地位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各朝各代,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二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九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
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从此一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
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让我们从魏忠贤的大哥们谈起。
明代初期,无论是草根出身还是高门子弟,只要踏入宫廷,便被视作奴才,不具备更多权力的空间。但朱元璋虽有雄才大略,却也深知元末乱世中的危害,因此决心铲除所有可能干政的手段。他亲眼目睹过元末宦 官的地位与威望,对此持有戒心,不允许任何人染指这类职务。
洪武十年的某个时刻,一名老太监仅因指正一处公文上的错讹便遭逐出宫,被遣送回原籍,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他涉足了“干政”。这是朱元璋对抗私欲的一种方式,他明白只有绝对地控制这一点才能维护自身地位。
然而,当朱棣掌控江山之后,这一切变得扭转。在他的治理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这一铁律开始松动。当一个普通太监能够成为燕王的心腹,并帮助他夺取皇位时,他们不再是需要警惕的人,而是可以信赖的人。而在靖难之役中,与他们结盟成为了登基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此外,在围攻南京过程中,与宫内里的同道合旅合作取得胜利,也加深了朱棣对这些人的信任。
因此,在朱棣面前,即使是反叛祖训拉拢这些曾经受压迫者也是可行的事情。而那些表现突出的太监,如“狗儿”,则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敢,为其赢得了尊重和机会。这标志着明代后的某个时间点,那些原本被边缘化的小人物已经悄然跻身至高层,最终走上了问鼎权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