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南宋历史简介中的自然治愈之道
张仲景,名机,以“张长沙”闻名,是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据传他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寿七十岁左右。他自小好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十岁时已读了许多书,其中尤其是医学方面的著作。
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果然,他成为了“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得益于他对医学的热爱以及对古训的勤求和众方的博采。
在东汉末年的动乱中,当时连续爆发瘟疫,人民饱受苦难。张仲景目睹这种悲惨情形,“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于是发愤研究医学,以解脱人民疾苦。当时,他拜自己的宗族中的医者张伯祖为师,并尽得其传。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经验。他研读了《素问》、《灵枢》、《难经》等古代医书,对《素问》的影响最大。在他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出“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并广泛搜集有效方药、民间验方。
为了更好地开阔眼界与同行交流经验,他去了繁华都市洛阳一带行医。在那里,他认识了文学史上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并发现王粲患有可怕病症,但由于王粲不听劝告,最终眉毛脱落并死去。
尽管当官但并不热衷于官位,最终挂冠遁去少室山专门总结经验写作。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他收集资料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系统分析了伤寒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及处理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这部作品被誉为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临床诊疗专书,其影响远超越国界,对亚洲各国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