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晚年惨淡生活背后的苦难与成就
刘国能,绰号闯塌天,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以勇名闻于世。陕西大旱之年,他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共同揭竿而起,攻破州府,声威远播。在崇祯三年,他率部东渡河流,将势力扩展至山西及畿南、河北一带。崇祯六年冬,他深入湖广郧、襄地区,大肆掠夺。
然而,在崇祯七年的正月,他被迫撤退,被困于车箱峡后不得已诈降。逃脱后他再次举义旗,再度进犯河南,并在江北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但是,当明军发动讨伐时,他避居商洛山中寻求庇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国能与其他起义军首领联手,对抗朝廷派出的总督洪承畴。他在荆、襄一线与石柱宣抚使秦良玉麾下的总兵秦翼明交战,这场战斗让他的名字更加响彻云霄。在同一年底,与十七营联合向潼关进击,但因巡抚孙传庭坚守严密,最终退兵转向南方。
翌年春季,他再次挺进江北遭遇多道邀击,最终返回黄陂转而袭扰河南,一路败敌达参将李春贵,为开封城门敞开了缺口。此时,由于其威名和勇猛,不少起义军士兵心生归顺之念,而刘国能则担忧成为张献忠所并,因此选择投降朝廷。
受熊文灿慰问并授予守备职位后,刘国能不仅停止叛乱,还积极参与对抗其他起义军,如张献忠和罗汝才。他还曾参与勤王事业,并获得副总兵的荣誉。不过,在最终战役中,当李自成重新引发动乱时,尽管他有机会投靠旧友,却坚定地拒绝称臣,从而落入敌手,最终被杀害。这段历史上的英勇壮志和悲剧结局,让他成为了一代传奇人物,其遗容得以追赠左都督以及特进荣禄大夫,并建祠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