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能南明灭亡之后的最后一支独木船坚持到最后一刻
刘国能,南明末期的一位传奇人物,以闯塌天闻名于世。他出生在陕西延安,一开始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一起领导农民起义,但后来他选择效忠朝廷。崇祯年间,他带领部队东征西讨,攻打多个州府,声威远播。
早年,由于陕西的严重旱灾和民不聊生的情况,刘国能与其他起义军首领一同揭竿而起。在崇祯三年,他率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并且攻掠了畿南、河北等地。到了崇祯六年冬,他又进军湖广地区,不断攻破县城。
然而,在崇祯七年的正月,他入川时遭遇失败,被迫撤退并诈降。但不久后他再次举义旗继续反抗明朝统治。他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了江北地区,但最终被明军击败,被迫避居商洛山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国能不断调整策略,与其他起义军首领联合行动。在崇祯九年,他与十七营联手试图进攻潼关,但由于巡抚孙传庭的坚守,最终不得不退兵。此后他转向江北地区作战,再次受到明军围追堵截。
此时,当总理熊文灿下达招降令时,许多起义军士兵愿意归顺,而刘国能则因对张献忠怀有疑虑而犹豫。直到左良玉的战败,让他认识到自己必须选择归顺。而在这之后,无论是张献忠还是罗汝才,他们都曾经为之动摇,都最终选择了独自据邑自固,只有刘国能依然保持着对朝廷的效忠,从事征剿工作,并多次取得胜利。
然而,这一切都没持续太久。在崇祯十四年的九月,当李自成包围叶县并发动四面大攻势时,尽管被劝说可以加入他们,但刘国能坚定地表示自己是王臣,将拒绝投敌,最终以此为由被捕杀害。当这一消息传回京城后,为表彰他的忠诚和勇气,加上官职称号赠予其特进荣禄大夫,并建立纪念碑来铭记他的历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