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能否在加载中清朝乾隆雍正时期的排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沈炼(1506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明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史》有传。他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考中进士后,先后出任溧阳、荏平、清丰县令,以清廉爱民著称。
嘉靖二十九年冬,当蒙古瓦剌军入侵时,沈炼极力主战,并建议皇帝亲自重赏勇敢之士以增强守城的决心。他的意见最终被采纳,不久敌军撤退。然而,他对严嵩父子的罪行提出了揭露,但遭到廷杖和贬官的惩罚,最终在保安州种田致仕。
在保安州期间,沈炼与当地商人友好相处,并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包括《塞上感怀》一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忠义的大度情怀。在此之后,他又向杨顺指出其不法行为,但最终因政治斗争而遇害,其子也遭受迫害。直到杨顺倒台后,沈炼才得以平反昭雪,并追赠为光禄少卿,其祠堂也建于保安卫西街。此外,他的书籍如《青霞集》等亦流传至今。
沈炼的侄儿及孙子留居保安州,与他们相关的人们求学成家立业,为家族树立了新的辉煌。而他作为一个坚持正义、热爱国事的人物,被后世纪录并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