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王化贞仿佛是历史的守护者在北宋之后默默守望
明朝时期的王化贞,进士出身,以户部主事历右参议,为东林党重要成员。史称“騃而愎,素不习兵,轻视大敌,好谩语”。萨尔浒大战后,他与熊廷弼在辽东有过一段复杂的交往。
当熊廷弼被重新启用经略辽东时,一些东林党人因其与楚党和首辅方从哲互相扶持而对他抱有偏见。他们推荐了袁应泰取代他,但袁大败后导致辽东失陷。在此情况下,只有王化贞能坚守广宁,他因此名声大噪。
随着熊廷弼官复原职,东林党人又推荐王化贞为辽东巡抚。他力图恢复辽东,但行事急躁,与老成持重的熊廷弼矛盾重重。他任用毛文龙游击敌后,又招募辽民组建广宁军,并设定六营,每营设参将一人、守备二人划分地盘。
然而,当王化贞认为准备已经充分,就号称要“一举荡平辽东”,但最终遭遇惨败。当明军全军覆没,他放弃广宁逃亡,在途中遇到熊廷弼,对此情形感到羞愧难当。此次失败使得明军退至山海关,而后金占领了多座城堡,并驱赶沿河居民迁徙。
归朝后的王化贞成为党争的一个焦点。在内讧中,他意识到自己的立场危险,便抛弃了仍在为自己争取权力的“东林君子们”,投靠魏忠贤。魏利用他的揭露来打击剩余的東林势力,最终导致東林勢力的崩溃。而对于那些懂得潜规则并且会倒戈的人,如杨镐,他们日子反而更好一些,他们也在监狱里等待机会。而最后,在崇祯五年,被人们想起并斩首。这段历史展现了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因为政治斗争而改变,也展示了一个时代政治派系斗争激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