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孟珙尝后图真迹犹如木香弥散透露出历史的深邃与艺术的精妙
悼念明朝太子朱慈烺,毅宗的长子,母親為周皇后。崇禎三年,他被封為太子。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在城陷前後,毅宗發出了最後一道詔諭,由成國公朱純臣統帥內外軍隊,並安排太子的逃亡,但朱慈烺還未到達成國公府,就遭到了李自成的捕捉。在面對李自成時,朱慈烺顯得鎮定自若,他的言辭流暢。他問李自成“為何不殺我?”李自成回答說:“你無罪,我怎麼會隨意殺人?”隨即,朱慈烺說:“既然如此,我有一事相告。一、不可驚扰我的祖先陵墓;二、速葬我父母;三、不可傷害我百姓。”李自成本能忍住手段,不加害於朱慈烺,並封他為宋王。
當吴三桂叛變而復歸大順之後,大顺军败北,朱慈烺回到了已由滿清控制的北京。他投靠了外祖父嘉定侯周奎,但最終周奎向清廷揭露了朱慈烺的事蹟。为了证明這個所謂的假冒充者是真的是假冒貨物,全都來源于崇祯帝袁贵妃,她出面一提,当即指证这个所谓太子是骗子。于是清廷得到了最为有力的支持,最终此案以“假太子”收场,把朱慈烏在监狱中绞死了。
然而事實上真正的袁贵妃早在李自成为京时就已经去世,并且有着清政府官方记载作为证据,《东华录》载:顺治元年五月已酉,以礼葬明崇祯帝后及妃袁氏。而尤为讽刺的是,在朱 慈 烏遇害之后,清廷又传谕内外,“若有人来报说真的储君,我们将会对其加恩养料,对来报告的人也给予优厚赏赐!”這樣一個重要事件,《明史》竟然没有半句记录,这足以显示出清政府做贼心虚的一面。这就是这样一个重大事件,没有被《明史》记载,这让我们可以看出清楚地,那个时代满洲人的行为无疑是不诚实和残暴的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