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太监掌权唐宋之交的下跪图
明朝的太监权力鼎盛,唐宋之后的下跪(图)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朝是太监政治影响力的巅峰时期。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帝后与太监》这本书,它详细地描绘了明朝那些强大的太监如何左右着宫廷和国家。这些宦官掌握了大量的权力,他们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一些人为了获得他们的欢心,不惜认他们为父。
诗歌中有这样一句:“干儿义孙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这首诗讽刺了一位叫顾秉谦的人,他想通过认魏忠贤为父来获取他的青睐,但由于年龄较大,便将儿子牵到魏忠贤面前请求让儿子当他的孙子。魏忠贤感动于此情景,不仅赏赐他银两,还直接升官给了他的孙子,这种巴结方式极其有效。
明英宗登基后,由于王振擅权,只要不巴结王振,就会遭受灾难。人们开始送礼、行贿,以示敬意。当遇见王振时,有人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跪拜。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是低级文职人员也能得到提升,如刘睿被授予户部左侍郎,并迅速晋升至户部尚书。
汪直作为特务头子,被臣民们奉若神圣,每当有人见到他,都会像捣蒜或烧葱一样低头致敬。这场争风吃醋的情形,在《余冬序录》中得到了生动描述。在那里,一位名叫王越的大臣因为独享汪直恩泽而担忧别人夺走这一切。他与尹躺这个尚书是朋友,为的是通过关系帮助尹躺获得汪直的心。但尹躺并没有按照计划行动,而是带领手下的随从鱼贯而入,全体跪拜,最终赢得了汪直的心。这段经历导致尹躺与原来的朋友分道扬镳,而那个曾经帮忙的人则感到愤怒。
国朝文武大臣看到不同宦官跪拜的情况十分普遍:对待王振有十之五,对待汪直有十之三,对待刘瑾则有十之八。而在魏忠贤势盛的时候,无论多高的地位都愿意成为他的干儿或义孙,即便是内阁首辅,也不得不如此。六部九卿以及四方督抚纷纷效仿,最终形成了一种奇异的情景——“刻薄相尚,变诈相高, 谄媚相师, 阿比相倚”,谁也不敢不向宦官表示尊敬,因为那样才能立足于这个残酷又复杂的地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