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位英杰唐伯虎因科场风波落魄
唐伯虎,虽是才华横溢的大家,但因卷入科举舞弊的风波,被迫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当年,那些试题如同冷冰冰的钉子,仅有两张试卷勉强符合要求。据说,在场的人都听到了程敏政那清晰的话语:“这两份答卷肯定是唐寅和徐经写的。”这个消息一传开,就像野火一样在京城蔓延。明廷为了平息公众的情绪,将徐经和唐伯虎各给了五十大板,以此作为结案。
弘治十二年的那个春日,徐经与唐伯虎同赴北京会试。那时,他们在京师中引起了一阵阵关注。一个名士,一位富家子弟,他们共同搭乘一艘船只,来到竞技之地。而在他们的一路行走中,有戏子的陪伴,他们高调地游走于京城街道上,这一切都让人心生嫉妒。
三次考试过后,便开始流传着谣言:徐经通过贿赂主考官程敏政,从而获得了试题。这条消息很快就达到了朝堂之上,由大学士华昶带着这些谣言告知皇帝。在孝宗的指令下,主考官不得再阅卷,而由李东阳亲自审查。
最终的事实揭露出徐经确曾向程敏政送去礼物,而唐伯虎也曾请程敏政代笔一篇文章,并且附上了金币。但这些所谓“见面礼”,不过是当时社会中的常态,没有任何不妥。在这样的情况下,“事出有因,无实据可寻”。但为了安抚民心,大臣们还是决定削除徐经及唐伯虎的仕籍,同时革职程敏政。这场事件,最终并没有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因为当初告发至朝庭的是虚假信息,用以牵连傅瀚。
这整个过程,不啻为一个坦冤案件,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无辜失去了前途的大才子——唐伯虎;而被牺牲者则成了那些身处权力斗争中的程序员——程敏政;至于那位穷奢极欲、招摇惹祸的小人物——徐经,他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他的故事,为后世那些富贵却不仁的人提供了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