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与北宋哪个更为辉煌扬州十日历史的足迹在这座城市中跳动
清军入主中原前后发生的事件,清军为报复反抗者的激抗和推行剃发令而制造多起冲突和事件,知名的有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另外,明军及民变军等亦在许多地方实行了政策,如扬州府在被清军屠城之前亦曾经长时间和多次被明军将领高杰和刘泽洗劫劫掠,以及农民武装政权大西的建立者张献忠在四川实行。
明末清初的事件为多股势力包括清朝军队、明朝军队(包括南明政权)、农民武装等多方势力混战所造成。另外,明末清初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疾病(尤其是鼠疫)亦造成了人口的大量下降。如学者曹树基曾论明末人口锐减的主要因素有三:自然灾害、鼠疫大流行及社会。
以清军为例,多尔衮带领着强大的兵团攻占江南、岭南等地区,并且勾结荷兰殖民者,与郑成功对峙。在另一方面,南明中的有些人欲联手剿匪,与清廷合作打击那些为了反抗皇室而起义的人们,当时四川几乎被张献忠、农民武装、地主武装以及土匪杀绝,他们不得不“湖广填四川”来进行大移民。
一些重要事件甚至由外国人作记录,如张献忠屠川以及郑成功在福建东部沿海洗劫行为,都有西方传教士第三方文献记载,这些目击者的描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段历史上的惨烈场景。
从战略上看,尽管中国内地许多城池颇为坚固,但攻城时更重用汉軍中的炮兵。此外,在八旗满洲中世袭官员之中,有45名指出他们曾以督放红衣大炮立功,而这些功绩则较少见于其他民族当中。这也体现了当时战争技术发展水平的一种表现。
扬州十日来源
扬州十日是据《扬州十日记》所述于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世祖顺治二年)四月发生,在多铎统帅下的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了一系列残酷镇压。当时史可法组织抵抗,最终遭到斩首,其部下继续战斗直至最后一位将领投降。这段血腥恐怖的情景,让这一切都成为了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人类悲剧。
然而,不同版本文献对于具体数字存在争议,有说法认为总共死去的人数可能达到八十万,但近代研究普遍认为这一数字可能夸大。此外,《小腆纪年》提到过《扬州十日记》的内容,但同时也表达出了对该书部分内容真实性的质疑。而党人的陈天华则写道:“有一遗民逃生做了一本《扬州十日记》,叙述杀戮之惨。”
诗篇
根据《扬州历代诗词》的收集,每每有人吟咏此事,如黄宗羲“兵戈南下昏夜短,我家女儿随风断。”;蒋士铨“楼前焚余烬骨,一足横尸路漫漫。”;钱澄之“水落邗沟夜泊船,一般风物客凄然。”等等,其中还提及了大量关于这个时代诗人的作品,这些诗歌描绘了那段历史上无尽悲痛与苦难,也成了现代人们理解那个时代情感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