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长城终点为什么不设在嘉峪关因为那时候还没到关上去呢
西域是汉代以来人们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根据《汉书·西域传序》的记载: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面止于玉门、阳关而与汉接壤,西面则以葱岭为界。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中国新疆轮台县东南)设立了一个管理机构,这标志着中原王朝开始正式涉足这个遥远的地方。
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后,大约九百多年间,没有任何一位明朝皇帝踏上了这片土地。在此期间,最有可能重新进驻西域的应该是赶跑元顺帝的大明王朝,但最终没有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的军事重心在北方
为了对付时时刻刻在北方虎视眈眈的敌人——蒙古势力,即“边境之祸”,明朝根本无暇顾及西域;所以采取了以安抚为主、管制为辅政策寄希望他们能有效牵制住鞑靼和瓦剌。
收敛性的治边思想
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是一个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朝代,所以为了维持庞杂官僚集团往往采取向内紧缩政策应付纷至沓来的内部问题。
缺乏正确的西域观
生活在中原膏腴之地的人们,对于荒凉且彪悍的民风和恶劣自然环境缺乏深入了解,他们认为这种地方是不值得经营,不值得占有的。而且,由于文化差异巨大,如儒家思想与游牧文化之间存在冲突,也影响了其对于 西域 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