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简介为何汉王称其短命宣德皇帝明朝第五位君主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称其短命?——宣德皇帝,明朝第五位君主。朱瞇基(1398年或1399年2月9日-1435年1月31日),是明仁宗朱高炽和诚孝昭皇后张氏的长子,幼时深受祖父成祖与父亲喜爱。永乐九年被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蒙古。洪熙元年即位,宣德元年平定汉王之变。重视吏治、财政整顿,并继续实行仁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等;武有英国公张辅等。一时人才济济,经济空前发展,被史学家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同时,他也是杰出的书画家。
宣德十年去世,终年38岁,葬十三陵景陵。庙号宣宗,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著名。他留下二子二女及原配废后胡氏、继后孙氏,以及他母亲张太后。此外,他在临终前指定已定为皇太子的8岁的朱祁镇为继承人,即后来的明英宗。
在位期间,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与奖惩,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设立内阁系统并提升内阁大臣的地位。这一时期也被历史上评价为清廉、高效,有着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得整个国家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和繁荣,被誉为“仁宣之治”,与西汉“文景之治”相媲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稳定的时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