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八旗军的恐怖战斗力皇帝的职业教材(图)
以今日之目光,帝王实乃一门高深的职业。虽说此职业稀有者能干好,庸人多数往往背离职责,败坏职业形象。故皇帝的职业教育便成了一大难题。诸如《四书五经》等文化基础课自然有名家巨儒主持,但实践环节则颇为棘手,不是让老皇退位三日,以备役皇帝进行专业锻炼,便是编写“当皇帝”的案例学习古人的经验如何驾驭这一职位。
明代宗朱祁钰就因而编著了《历代君鉴》,这本教材实际上由明宣宗时期的探花林文等臣僚于景泰四年预修完成,而代宗自称其角色仅为招标人与验收者,其署名权亦归他所有。在职的皇帝阅览自己编撰的教材,或许显得有些奇异——虽然按活到老学到老之语来看,或可将其类推,即使活到驾崩,也学到驾崩也未尝不可。不过说起来,这位代宗确实有些特殊。
朱祁钰即是明代宗,他身处夺门变、英宗复辟风波中,为宣宗第二子,被封郕王后被迫监国。他生母身份不佳,从小长于宫外,没有接受当皇后的正规教育。但在英宗被俘后,他接任监国,并改元景泰。他虽然仓促登基,却似乎意欲尽力于这份工作。在成为皇帝第四年,他下令编纂《历代君鉴》,这本速成教材。这次编辑完成后,达到了他的满意程度,此可见于参与编修左春坊左谕德兼修撰林文升官至左庶子兼侍讲。同时,这位景泰还无法预知未来四年的英宗复辟惨剧。而通过编写《历代君鉴》来增强职业技能与修养,这一志向表明了他对自己的行业抱有一定热情和愿望。
该书篇幅宏大共计五十卷,每卷都包含若干个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事迹,将他们作为典范来传授给后世。由于时间紧迫,该书实际上采用了摘抄现成史料并编辑的捷径,比如提及宋仁宗时期,“天圣三年五月幸南御庄刈麦闻民舍机杼声召问之乃一贫妇赐以茶帛”,主要摘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每一段事迹前都会加注“善可为法”,借用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的言语:“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意指提醒各位新任皇帝,好的榜样可以效仿;结束部分,则附上史家的评价,如“史臣赞曰”、“史臣论曰”。因此,《历代君鉴》及其体例,可谓是一本针对这一特殊职业特有的案例式教材。